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是指新近發現或者被關注,對生態環境或者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但尚未納入管理或者現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風險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生物累積性等基本特征。此外,還具有風險隱蔽性、來源廣泛性,因此治理難度大。目前國際上廣受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含四大類:(1)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2)內分泌干擾物(EDCs),(3)抗生素,(4)微塑料(MPs)。
我國2023年版的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包含了14類物質,其中大多數為《斯德哥爾摩公約》名單中的POPs,此外還包括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抗生素和壬基酚等。新污染物治理已成為生態環境部當前及未來的重點工作之一,多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且需要指出的是,新污染物種類繁多,且是一個開放式的清單,隨著監測技術的進步、認知的提升、和傳統法規的逐步健全完善,新污染物數量總體會源源不斷的持續增加。新污染物在環境介質中濃度偏低,受基質影響較大,因此對分析儀器的靈敏度、選擇性、準確度等指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自動化也是未來環境監測領域的趨勢之一。
結合以上行業特點與趨勢,從分析化學專業“3S2A”角度出發,鉆研開發了高靈敏度(Sensitivity: 如BEIS離子源)、快速(Speed: 如全譜二維、紅外拉曼一體機)、高選擇性(Selectivity: 如LC-QTOF)、高準確度(Accuracy: 串接質譜)、自動化(Automatic: 如AOE系統、MAP-100)等立足客戶需求,引領時代潮流的先進技術。同時針對微塑料、氯化石蠟等熱點新污染物,推出多機種組合式解決方案。